2025年3月3-7日,由商务部指导,标准院同广州检验中心共同举办的中国—东盟电动汽车标准化能力建设研修班(以下简称“研修班”)在广州举行。这场覆盖9个东盟国家的研修班干货满满,也得到了政府、企业、行业的一致认可和肯定。下面就跟随中汽小宣一探究竟吧。
1.是什么吸引了众多东盟国家参会?
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展,东盟各国在电动汽车领域面临着标准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和检测设施不足等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制定适合各国国情、符合国际趋势的电动汽车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制定标准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挑战,还涉及准入认证、车辆检测、充电设施建设、动力电池安全等多个方面。我国自2001年第一批6项电动汽车标准发布实施以来,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目前已建立起较为科学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覆盖基础通用、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电池及电驱动系统等系统部件、充电与换电等关键领域,贯穿生产设计、产品评价、回收利用等多个环节,全面支撑了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标准的国际影响力也日益凸显。
汽车产业是中国与东盟贸易投资合作的重点之一。东盟已成为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和中国车企海外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2024年,中国对东盟出口汽车190万辆,占中国总出口量约30%。东盟地区作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增长极,拥有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新技术应用的巨大潜力,也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双向奔赴,在汽车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等领域的投资、贸易和技术合作等方面交流日益密切,合作内容也不断深化,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本次研修班吸引了45名来自东盟各国及东盟秘书处贸易、标准化以及汽车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专家参加,创中汽中心举办活动外宾参与人数之最。来自东盟9国的代表们齐聚广州,围绕电动汽车标准化、国际法规协调、电池安全、充换电技术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以确保电动汽车在各国市场的顺利进入与推广。课堂上,行业权威专家带来政策解读,企业代表分享实战经验,现场讨论热烈,各国代表结合自身情况交流观点,碰撞出诸多创新思路。
2.为什么研修班让外国友人直呼“烧脑”?
本次研修班活动为期5天,由研讨交流、标准培训、检测技术培训、试验参观等多种活动形式组成,各方围绕电动汽车关键标准和相关测试技术,累计开展了12项电动车标准和相关测试技术培训,4次测试实验室及汽车制造商工厂的试验性参观实践,涵盖电动汽车安全、电驱电控、电磁兼容、电池及回收利用、充电、碰撞等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将标准讲解与对应的检测试验紧密结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理论与实践互相融合,为东盟各国学员提供了全方位的介绍与经验分享,也为各位学员生动呈现了我国电动汽车标准制定及发展的过程,让各位东盟国家汽车标准化官员们受益匪浅。
此外,在研修班启动仪式上,国际贸易中心(ITC)与标准院联合发布了《标准联通,助力东盟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研究报告。报告通过科学调研与分析,阐明了标准联通对于东盟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关键作用。在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方面,标准联通通过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减少了因标准差异导致的贸易阻碍;在推动技术创新与质量提升方面,标准联通引导企业遵循先进标准,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是什么让标准化工作者们竖起了大拇指?
首先是精心设计、丰富详实的标准培训内容。本次培训活动邀请了来自比亚迪、宇通客车、宁德时代、标准院和广州检验中心各技术领域的专家担任讲师,既包括参与我国电动汽车标准制修订的专家,又包括经验丰富的车辆检测技术工程师,培训内容全面覆盖了电动汽车乘用车、客车及关键零部件的标准与检测技术,同时涵盖了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内容。
其次,本次研修班为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搭建了深入交流对话的平台,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在启动仪式上,有7个东盟国家纷纷介绍了本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及产业政策的发展,分享了各国电动汽车产业及标准法规的发展趋势,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为后续多双边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除此以外,培训活动设置了本地工厂参观环节,各位学员对我国先进的汽车生产制造车间,酷炫的电动汽车产品称赞不已。
4. 研修班开完了还有哪些未来合作?
本次研修班由中国—东盟合作基金(ACCF)提供支持,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框架下首个标准领域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也是中汽中心首次成功申请该基金项目。研修班的举办不仅增进了东盟各国对我国电动汽车标准的理解与认可,更提高了东盟国家电动汽车领域标准化建设的综合能力,提升了中国东盟标准对接合作水平。
下一步,中汽中心将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持续落实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深化中国—东盟电动汽车标准体系联合研究,探索中国—东盟电动汽车标准协调的路线图,进一步升级中国—东盟汽车标准法规合作对话机制,共同推动区域电动汽车产业融合快速发展。